温柔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是极珍贵、极美好的品质,它不是妥协,更不是退让,而是不喧哗自有声。不论是突如其来的意外,还是接踵而至的冲突,总有兜底的勇气与智慧,润物细无声般撬起一个支点,让一切有序进行。
说这番话的,是85后青年作家伍越歌。
自少年时代与蒋方舟等人一同获得中国少年作家一等奖,《疼》的出版距离他第一本书已过去十年。这是一本与过往告别、自我对话的书,也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谈到《疼》的创作,越歌告诉我们,只花了45天,很多情感早已堆积在那里,文字就成了决堤的海。在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文字的真诚,这种真诚,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小跑着去迎接,打开门,深情相拥。
透过文字,能够感受到越歌这一路走来,在他身上有着一种不符合年龄的淡定与成熟。他说,写作是一趟寻找自我的旅行。正如他的人生经历,走南闯北,千帆过后,依旧是那个阳光下挺拔的少年。
从教书匠到互联网大咖
越歌的第一个职场身份,是一名人民教师。
这是我最自豪的一个身份。越歌笑着告诉我们。
为什么呢?
整天跟赤忱的孩子打交道,那日子云淡风轻得就像是一个糖果色的梦。
据悉,那会儿的伍老师,特立独行,留着一头长发,常常一袭黑色风衣,特有个性地穿梭于校园。
与这种冷酷感截然相反的是,他的口袋里,始终兜着糖果。
低年级的小朋友看到他出现在操场,常常一窝蜂地跑上去,伸出一双双小手,可爱地唤着糖老师。
看着拿着糖果跑开的一个个小萝卜头,心中晴朗,十分美好。越歌感慨道。
然而,为了在一个本该折腾的年纪不过于安逸,让人生多一些可能性,越歌忍痛割爱,走出了这个糖果色的梦。开始了北京、深圳等多座城市的奔跑。
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氛围,年轻人的青春气息,让他毫不犹豫地一头扎了进去。
不到三年,便在上市互联网企业做到了中高层,担任人才发展的负责人,凭借多年管理实践经验,开始向外输出,吸引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橄榄枝,以顾问的角色,开始与优秀青年共同成长。
学员们学历背景几乎都是硕博士,其中不乏百万粉丝自媒体大V、顶尖投资银行家、北美精算师、记者、会计师、律师等数千名职场精英。
合作过的企业,向越歌学习过的学员,几乎都是同一个感受这是个匠心主义者。
链接的过程,总是令人舒服。
交付的结果,总是令人惊喜。
不浮夸,不迎合,安静又有力。
这样的人,是有魅力的。
爱情与亲情,是怎样一种关系?
《疼》这本书里,除亲情之外,书中的几个爱情故事,也十分打动我们。
爱情跟亲情,一定是两码事,不能混合而谈。那些说着爱情最终一定是亲情的人,他要么是不爱了,要么是不那么爱了。
爱情,应该是独立存在的。检验爱情最好的方式是,你是否会心动,是否会吃醋,分开时有想念,在一起时哪怕不说话,也会禁不住递上一个吻,而不觉得有任何违和。
亲情,是血液里的那一部分,是你无论去到哪,也抛却不了的那个灵魂。走得再远,也依旧会回头。没有亲情,才是真正的孤儿。
听着越歌的这一番解读,睿智中,这一份男性视角的温柔,令人动容。
有人在爱情里,大男子主义。
有人在亲情里,理所当然的索取。
有人玩弄爱情,以此为乐。
有人滥用亲情,任意妄为。
有人把爱情看得太重,逐渐失去自我。
有人把亲情视为后盾,到最后也没长大。
越歌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最好的角色,是相互成全,亲情最好的状态,是孝。
前者,让我们美好,后者,让我们温暖。
越温柔的人越自信,也越可爱。但愿你我都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