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科学无法复制的灵魂——竹编技艺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2019-10-09 08:09:47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海螺团队前去崇州道明镇了解并学习竹编工艺,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实践团队通过参观竹编艺术博览馆,跟随匠人学习竹编制作,采访竹编艺人等方……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海螺团队前去崇州道明镇了解并学习竹编工艺,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实践团队通过参观竹编艺术博览馆,跟随匠人学习竹编制作,采访竹编艺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作为中华民族所独特拥有的传统文化,当代青年人自当肩负起了解并传承传统工艺的责任。

为了保证整个学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成员前期通过阅读竹编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影视资料,做好了充足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联系竹编艺人,提前联系好场地等前期准备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6月22日上午,海螺团队的全体成员向道明镇启程,真正开始了本次竹编学习之旅。上午10点,团队成员来到道明竹编博览馆,参观竹编工艺品,阅读竹编历史文献、了解竹编工艺近些年的发展进程。小到到茶杯,大到藤椅,一件件竹编工艺品精致优雅,成员纷纷感叹竹编工艺的精湛和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图为竹编博物馆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坤涛 提供

经历了最初步的了解,下午1点,海螺团队开始了竹编技艺的学习。一部分队员按照原计划前往提前约定好的地点与被采访的竹编手工艺人会面,并对竹编手工艺的传承者进行采访交流。竹编手艺人表示:像制作竹编这类手工艺品是需要手工艺人慢慢积累多年以来制作竹编的经验才能给竹编手工艺品赋予灵魂的。这种灵魂,即使用当今的科学技术也是无法复制的。

采访中参与竹编制作的艺人纷纷表示对这项工艺流失的担心和焦虑,70岁高龄的谭奶奶从事竹编制作10余年,采访中老人说起竹编神采奕奕,干起活来也精神抖擞,但提到传承奶奶说:写这门手艺的青年人太少,静下心来琢磨的更是少之又少。

图为工作中的竹编手工艺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坤涛 提供

下午3点,海螺团队的另几位队员到道明镇竹艺村体验并拍摄竹编制作的全过程。海螺团队表示:通过亲手制作竹编,不仅体会到竹编手工艺人做竹编工艺品的手艺高超,而且锻炼了成员的动人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同时加深了对传统竹编工艺品的认识。

劈竹、晾晒、浸泡、曝晒,待用时去竹节、破丝。在听艺人讲述竹编制作的材料准备的同时,其他成员在艺人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竹编制作。

图为团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坤涛 提供

下午5点,成员结束了一天的竹编工艺学习之旅,乘车返回学校。

如受访的竹编手艺传承者所说,竹编的灵魂,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复制的。这就是中国文化,是伟大的传统文化,是十四亿中华儿女所拥有的无价财产,也是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精神宝库。

经过此次活动,海螺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行获益匪浅,颇具感受。他们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与视频材料进行详细的加工整理,将他们所学习与感受到的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让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文化而自豪。(通讯员 詹云川)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聚焦视觉经济,开启短视频全新时代!榴莲微视

    聚焦视觉经济,开启短视频全新时代!榴莲微视